内容摘要: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载体,在通识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没有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为艺术不是为了功利的目的而是为了人性的完善。文章重点解析了艺术教育的内涵和本质,阐述了艺术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通识教育 艺术教育 审美教育 审美体验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最早把通识教育和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的是美国的帕卡德教授,他认为大学应该给青年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将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其后美国的哈钦斯的通识教育理念奠定了现代通识教育基础。艺术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和西方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艺术教育的问题。在西方国家,艺术教育的国家标准是“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艺术教育是通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越要强调艺术教育的科学性和综合性。
一、艺术教育是通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艺术教育是一种启迪人的智慧、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艺术教育能引导一个人自觉地完善道德、人格,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并能最大程度地发展创造力。从狭义的概念来说,艺术教育主要是艺术知识、艺术技巧、艺术鉴赏与创作的教育。通识教育的对应物是专业教育,专业教育给予人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但单纯的专业教育把人的知识和能力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导致人的片面发展。通识教育针对专业教育的弊端尤其是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而强调广博性、共同性,重在培养受教育者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方学者巴赞认为,一个社会只有同艺术结婚,才能生出文化之子;如果与艺术离异,只能导致野蛮,这个社会随之会变成文化的沙漠。豪瑟尔与另一位著名艺术家贡布里希不约而同地认为:“伟大的艺术对生活所做的解释,竟然能使我们更为成功地应对混乱的事态,能让我们从生活中汲取一种更令人信服的现实意义。”①技术时代的后果就是:生活世界的文化贫困化和自由丧失。在这种状态下,如何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即注重潜能的开发、人性的丰满、人格的完善与人生意义的充盈,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时代,艺术教育可以让人重温人类的可能性与成就,让人重新确立自信与希望。
中国近代大教育家蔡元培认为:艺术是使一个民族素质得以提高和振兴的关键。爱因斯坦指出,“要使学生对价值即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最基本的就是他必须具有对美和善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②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载体,所以在通识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艺术教育的首要价值是培养人的情感
艺术作品是自我价值观的主观反映,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而艺术情感又是自然情感的提升与超越。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剧作家、美学家席勒指出,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在于培养感情和精神的力量达到尽可能和谐,使审美教育具有独立的地位,这种认识强调了审美教育的核心就是艺术教育。
艺术是最接近生活的,读懂艺术就懂得生活,艺术的秘密也是生活的秘密。在生活中的情感真挚诚恳,人们的人格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才会有王羲之、顾恺之、陶渊明、嵇康这样中国艺术史上一流的艺术家。达·芬奇是一位具有丰富情感的举世瞩目的艺术家,除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之外,在科学上也有着巨大的贡献。他的成功告诉人们,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会逐渐养成一种用艺术的思维方式去洞察人生及人的行为模式,用这种艺术的眼光去观照人生,才能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真正体味生命所赋予人生的特殊含义。
三、艺术教育强调人生教育
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人,对待世界与人生的态度以及人格的力量是其人生实践中凝聚的精神实体。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命是短促的,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遥远的后世。所以,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决定了他的一生是否会有大的发展,正所谓“人品即画品”。19世纪后期英国艺术和美学的代表人物罗斯金,在他的著作《现代画家》中,评价了威尼斯的艺术与其道德倾向的关系。他认为艺术能够帮助道德改变人,通过想象形成同情心,从而改善道德。所以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优秀、高雅的艺术作品有利于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
儒家思想对中国教育和艺术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儒家注重的理性精神,以道德节制欲望,以理智统帅情感。受这一基本观点的影响,中国的艺术和审美也高扬理性精神,很少单纯地追求享乐或纵欲。儒家非常强调艺术的文化意义。在儒家看来,人性以及人的一切后天的品质、行为,都是通过文化培养得来的,而艺术的欣赏、熏染则是文化培养最普遍、最易接受的一种形式。孔子把人的道德修养的完成放在“乐”即“成于乐”,典型地说明了艺术审美是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艺术。儒家推崇独立的人格和阳刚之美,一贯强调人格独立。《论语·子罕》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其浩然正气对中华民族的人生态度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可以说,儒家精神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即真、善、美,这才是完满的人生。
总之,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艺术教育犹如一种净化剂和催化剂,它可以促进人的性格的全面发展,使人变得更加高尚。针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实际现状,必须规范通识课程教育体系,加大艺术教育课程的普及力度,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最后要强调的是,艺术不是为了功利的目的,而是为了人性的完善。
注释:
① Arnold Hauser.Philosophy of Art History[M].New York:Alfred A. Knopf,1959:5.
②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43.
参考文献:
[1]聂振斌.儒学与艺术教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2]王柯平.美育与游戏[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
[3]李乐山.美学与设计[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 > 艺术理论 > >
艺术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性
来源::未知 | 作者:欧洲足球五大联赛_欧洲足联欧洲联赛-冠军|投注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中国当代建筑艺术的民族化趋向探讨
- 下一篇:从西方几种艺术史研究方法看中国绘画史研究
随机阅读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艺术理论] 简析中国艺术审美之含蓄美
- [艺术理论] 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和功能
- [艺术理论] 浅谈计算机美术设计与传统
- [艺术理论]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知
- [艺术理论] 试析GUI设计中图标元素的
- [艺术理论] 浅析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
- [艺术理论] 技术与机械制造的抒情形式
- [艺术理论] 小说到电影的演变探讨
- [艺术理论] 中国传统色彩的美学浅析
- [艺术理论] 促进“人生艺术化”
- [艺术理论] 现代标志的汉字设计传承
- [艺术理论] 论洛可可艺术风格
- [艺术理论] 关于艺术批评标准的当代思
- [艺术理论] 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城市生
- [艺术理论] 探微现代家具设计中几何形
- [艺术理论] 浅谈做打响“中国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