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欧洲足球五大联赛_欧洲足联欧洲联赛-冠军|投注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教育理论 > >

语言学若干知识点的分解策略

来源::未知 | 作者:欧洲足球五大联赛_欧洲足联欧洲联赛-冠军|投注 | 本文已影响
  语言学早已不是语音、语法等封闭的知识,它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纵贯语言的形式、意义和语境的学科。语言学界目前的共识是:语言,主要是通过后天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形成的;语言和句法不是自治的(语言能力与其他认知能力不可分离,句法、语义、语用密切相关);语言不能被分割为几个独立的模块,句法不能作为一个独立单位研究;句法、语义等不能用形式化的方法作整齐划一的解释。①
    语言学知识对语文教学又有什么直接意义呢?
    下面的内容将分为两部分,一是讲解语言学若干知识,以供教师了解、学习;二是联系实践分别阐述这些知识对语文教学的价值,帮助教师进行内化和转化。
    一、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一)汉语语音的民族性
    汉语的音韵包括声、韵、调。审音用字,以声传情,用声写象,是我国古典诗文的传统,一直传承到现当代的优秀作家。审音用字,从阅读欣赏的角度,则是由声悟情,循声求象。
    1.声母与情感的关联
    相同声母的字,往往具有相近的意味。如:声母“m”为双唇的浊鼻音,发音时双唇闭合,给人以蒙眬模糊的印象和神秘难明的感觉。“m”声母的字,多有模糊、神秘、包裹、昏黑的意味,如“梦”、“朦”、“迷”、“漫”、“茫”等。声母“r”属于舌尖后的浊擦音,发音时自然卷起,声带柔和颤动,所发的音可以本能地唤起一种柔软、缠绵的感觉。“r”声母的字多含柔软、缠绵、忍让等意味,如“绕”、“绒”、“柔”、“润”、“荏”等。
    2.韵母与情感的关联
    韵母中的元音“a”开口度最大,发音响亮,气流吐出无拘无束,常表示欢快、活泼的情感状态。“i”的开口度小,发音低沉压抑,常与抑郁的情调相联系。一般来说,ang、eng、ing、ong以及ao等韵母,开口度大,音域宽广,能体现一种阳刚、悲壮、奔放之意味;而an、ou、ei、ui、ü、i等韵,开口度小,发音柔和低沉,常体现一种温柔委婉、含蓄、哀痛的情调。
    3.声调与情感的关联
    声调是汉语语音的一个突出特点,相同的音可由声调来区别意义。汉语的平声字(阴平、阳平),大多同平缓、轻快的情绪相关;而仄声字(上声、去声),则大多同沉重、迟滞的情绪相关。如:情绪较轻扬的词,是平声,如“飘”、“扬”、“漂”、“飞”、“翱”、“翔”、“悠”等;情绪较沉重的词,为仄声,如“降”、“坠”、“堕”、“破”、“灭”、“废”、“溃”等。
    (二)汉字形体的构造与意义
    “六书”,是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体现了汉字的形体和意义结合具有理据性。在语文教学中,象形和形声这两种造字方法,较为重要。
    1象形。是用描摹事物形状的方法造出来的字,是象形字。象形字是最古老的文字,现代汉字的偏旁,大都由象形字充当。阅读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常通过象形的字形,来理解文字的本义。
    2.形声。利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是形声字。声旁,也叫声符,表示字的读音。形旁,也叫意符,表示字的意义。意符可以体现出词的基本意义,如:以“玉(王)”为意符的字多同玉石相关,以“纟”为意符的字多表示与丝、丝织品有关。语文教学中,常通过声符和意符把握文字的意义。
    (三)汉语语法的特点
    汉语语法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汉语的词类转化和活用,比较容易发生,句式变化比较灵活。
    1.汉语的流水句
    流水句,也称为“流块堆叠”②,是汉语句式民族特点的集中体现。意思是说,汉语句子的组织,可以利用不同的词组,随心所欲地组成不同的语句。
    例如,“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里有个坐着的空儿?”(《红楼梦》三十九回)“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水浒传》四十三回)
    这两个句子都是由词组的流动堆叠而成,以流动的视点,流水般的形式展开,形成一种化事件之整为句段之零的格局。就句子的每一个词组来说,好像“没头没脑”,然而词组与词组之间却有机联系,流转出特有的韵味。
    汉语的语法注重语序。顺序的自然是句子编码和解码的关键。看似随心所欲,其实是随着当时情况的变化,自然地产生出不同的语句来。汉语语法依靠一个个“没头没脑”的词组,可以堆叠成完整的句子。
    2.现代汉语的“欧化句式”
    “五四”以后,受外国语的影响,汉语的句子结构在严密性上有很大的变化。所谓句子结构的严密化,即要求语言涵义精密细致、无懈可击。为了把话说得细致、严密,会多用描写性或限制性的修饰语,或按注性的插语、补语,或表明各种关系的联合成分。
    下面的语句,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欧化句式”的色彩:“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鲁迅:《呐喊·自序》)“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己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鲁迅:《呐喊·自序》)
    也有学者③指出,现代汉语句子结构的严密化,并非单纯地由于西洋语法的影响,整个人类的逻辑思维都是在发展的,必然需要有适合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二、语境与词义
    (一)广义语境与狭义语境
    语境,即使用语言时所处的实际环境。语境大致分为两类:
    ①话语外部各种影响话语表达和理解的因素,包括说话的时间、地点、人物、场景等外部环境,甚至也包括社会文化背景等环境,叫非语言语境,或广义语境。
    ②话语内部的语境,包括书面语中的前言后语,或口语中的你一言我一语,叫语言语境,或狭义语境。
    (二)语言意义与言语意义
    词语的语义,有很多种分类,比如概念意义和色彩意义。从与语境关系的角度,可分为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
    语言意义是语义的核心部分,它是词语所指涉的客观事物在社会集团的集体意识中的概括反映,可以脱离语境而独立存在。词典中的义项就是词语语言意义的分项列举。
    言语意义是指词语在特定交际语境中的意义,是在语言意义的基础上产生的说写者和听读者所表达或理解的特定的意义,是具体的、个别的、复杂多变的。词语的言语意义包括由于交际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词语的临时意义,它必须结合语境才能存在。④
    (三)言语作品中的词义理解
    有研究者⑤使用“语义”与“文意”这两个术语,来解释语文教学中对言语作品中词义的理解。“语义”,对应于语言意义;“文意”,对应于言语意义。
    语文教学是通过他人的言语作品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言语作品中的语义已经是文章思想的一部分,可以称为文意。与客观的语义不同,文意还具有言语作品中包蕴着的属于个人的、具体的经验内涵和审美情趣。
    语义是文意的依据。文意违背了客观的语义和语义组合的规则,就无法被他人理解。言语作品中,对语义的理解需转化为文意。已经掌握的语义,如不能放入具体语境中转化为文意,就难以感受到它所传达的思想。
    三、语体
    (一)语体
    不同的交际领域和交际目的,使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形成许多在运用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段上具有不同特点的语言表达体系,这种语言表达体系就是语体。如:因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新闻语体、宗教语体、广告语体等;因交际媒介的差异而产生的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和网络语体等。
    不同语体的特点和风格,是通过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方式、篇章结构等语言因素,例如,双声、叠韵、拟声、儿化韵、谐音、押韵、平仄的交替等都是能够体现语体色彩的语音材料和语音表达手段,以及一些伴随着语言的非语言因素具体表现出来的。⑥
    (二)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区分的七因素⑦(见下页表1)
    (三)现代白话文⑧
    现代白话文指自“五四”文学革命起,开始有意识地、自觉地反文言,推崇白话所进行的创作。现代白话文从一开始就追求简捷平易,或者说用接近口语的短句表达比较深远的内容,既有口语的活泼,又有“文”的典重。
    到1930年前后,达到成熟的阶段。最大的成就是,形成了现代白话文既鲜明流利,又深沉委曲的写作新风格。
    这种风格,与口语的关系表现为“不即不离”。“不即”,是不同于口语。书面语,尤其文学作品的书面语,应该比口语多点什么——就是内容的精粹和深远,以及表达方面的精炼和典重。有了它,就成为“文”,而不是照录口语。“不离”,是它的格局为口语,词语等也来自口语或可入口语。念,像话,却又比口语整洁、深沉。
    四、语篇与段落
    (一)语篇
    语篇⑨(text),也译为篇章,指为描写和分析目的而记录下来的一段语言,不仅指结集的书面材料,也指口说材料(后者经某种转写),例如独白、仪式讲话等。
    语篇的七要素⑩
    ①衔接。指的是形式联系、表层联系,是“表层篇章”(即实际的词语)之间有顺序的相互联系的方法。衔接依靠语法形式和约定俗成。
    ②连贯。指的是功能联系,在形式篇章之下各种概念的相互关联。
    ③目的性。作者通过具有形式联系和功能联系的篇章,要达到的目的。
    ④可接受性。作者经常揣摩篇章接受者可接受的程度。
    ⑤信息性。对篇章预测到的内容或没有预测到的内容。能预测的,信息量就小;不能预测的,信息量就大;对某个篇章了解的程度高,信息量就小;程度低,信息量就大。
    ⑥情景性。篇章与语境是密切相连的。
    ⑦互文。对篇章中某些内容的理解,需依靠以前见过的某些篇章。
    (二)语段的衔接与连贯
    句群与段落,统称为“语段”。语段的衔接与连贯有三个条件:共同的话题、合理的句序、语言的衔接和连贯。
    1.共同的话题(11)
    语段中的各句和句群,要能组成一篇或一段,必须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话题起着内聚作用,联系各句使全段成为一个整体的核心。
    2.合理的句序
    句序反映着句子之间在结构和意思上的联系,也反映着作者表述时的思路。
   
    3.语言的衔接和呼应
   
    五、修辞格
    (一)修辞格
    修辞格(12),又叫“辞格”、“辞藻”、“修辞方式”等,是指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和语用常规之后,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特定模式。就是说:
    ①修辞格具有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②修辞格是对语言的和语用的常规的一种偏离;
    ③修辞格是一种格式,有它自己的结构模式。
    (二)表达性辞格与认知性辞格(13)
    表达性辞格,是仅从表达效果的角度概括出来的辞格。它只描述了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而采用的方法。如,婉转——说话时不直白本意,用委婉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夸张一说话上夸大过于事实处。
    认知性辞格,为表达变异的认知经验需要对语言要素重加组织,形成特定的格式,这就是认知性辞格。一般的语言表达方式只适应于正常的认知经验,认知性辞格的修辞价值,是在认知关系改变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样的辞格大致有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等)、比拟、借代、移就、粘连、夸张六种,再加上象征、通感所涉及的语言现象。
   
    (三)认知性比喻、形象性比喻、说明性比喻、命名性比喻
    任何一种语言使用意图只要形成了特定的格式,都可以设立一类辞格。如说明性的辞格、形象性的辞格、指称性的辞格等。以比喻为例来说明这些辞格类型。
    1.认知性比喻
    比喻的关键特征是本体与喻体之间具有相似点。认知性比喻与一般性比喻,本质不同。
    认知性比喻的示例:
   
    2.形象性比喻
    形象性比喻是利用人们熟悉的形象去描摹人们不熟悉的形象。形象性比喻的基本特点是本体在比喻中所接受的是自己的可能特征,但在可能特征的集合中处于边缘地位。例如:
   
    “很红很红”是月亮的可能特征,但与“月亮”组合的机会很少。
    3.说明性比喻
    一种特征与特定对象的关系,在某事物上表现得简单清楚,在另一事物上却表现得晦涩不明,这时就有必要以前者来说明后者,所形成的就是说明性比喻。
    4.命名性比喻
    命名性比喻,通常用于对新生未知事物的认知,是通过比喻,把新认识的事物归入已有知识框架中不相干的某类事物中。例如:电脑。
    注释:
    ①王寅:《什么是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iii页。
    ②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4-157页。
    ③⑥王荣生,韩雪屏编著:《语言知识新视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页、184页。
    ④刘颖等编:《语言学概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8-89页。
    ⑤参见王宁:《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王宁,易敏:《语言与言语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载《语文建设》2006年第2期。
    ⑦刘世生,朱瑞青编著:《文体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53页。
    ⑧张中行:《文言和白话》,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77-290页。
    ⑨[英]戴维·克里斯特尔编:《现代语言学词典》,沈家煊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358页。
    ⑩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8-15页。
    (11)章熊等:《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91-407页。
    (12)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1页。
    (13)刘大为在其著作《比喻、近喻与自喻——辞格的认知性研究》中认为,传统修辞学用语言的不同的表达效果定义辞格。他用“表达性辞格”概括传统修辞学对辞格的这种看法。

欧洲足球五大联赛_欧洲足联欧洲联赛-冠军|投注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