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 高校教师 管理问题 对策
【论文摘 要】 本文概述了我国高校教师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探讨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完善教师资格证制度,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引入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模式;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什么是管理?管理学家对管理有着不同的定义,法约尔认为[1]:所谓的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孔茨认为[2]:“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3],只有“以专门学者为本校主体”,才能使高校健康发展。高校教师是高校的主体,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资源,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占据主导作用。对高校教师的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决定高校的实力与未来,是当前各高校的重要工作。
一、目前高校教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不完善,人才引进与岗位设置不匹配
(1)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实行资格准入制度。根据《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资格制度。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不仅为教师和教育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为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门“专业”创造了条件。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资格标准规定较笼统,更为注重对学历的考查,无法考查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体现不出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教师资格证书的类型简单,含金量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没有严格的把关;一旦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就可以终身使用,导致缺乏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激励。
(2)很多高校近几年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师需求量增加,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希望从数量和质量上充实师资队伍。但由于这些年学术腐败愈演愈烈,职称评审中的虚假现象愈来愈多,很多学历文凭的含金量值得怀疑。学校花了大代价引进的部分高级人才,无论在师德师风还是教学科研水平方面,都不是很理想,其中不乏“走穴”的教授和博士,完全是为了房子、高待遇而来。如此引进人才后,虽然教师队伍扩大了,教授、博士的数量增加了,但是并没有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管理观念滞后,管理模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
许多高校管理观念滞后,视人力为成本而不是资源,把教师管理看作是一项行政事务,纳入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范畴,表面上管理有序,实质上效率不高。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着严重的行政化倾向,部分高校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行政人员多于教师。高校对教师实行单方面行政式垂直管理,较少关注教师方面的权利、需求及感受,忽视教师的情感需求。教师作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特殊群体,有着强烈的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意识,在满足基本物质条件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精神需求,而自上而下的行政式垂直管理既容易引起其心理排斥,也不利于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投入不足,不少教师教育水平亟待提高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充满机遇与挑战,科学、民主、平等、自由、创新成为新世纪的主旋律。面对知识的快速增长,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问题,教育理念与实践迫切需要全面革新与提升,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校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教育要创新,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的改革,而教学改革的开展又与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理念有关。同时,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新一代大学生更加独立和充满个性,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以平等的、谦虚的态度来组织教学活动,并具备利用先进技术的能力以及引导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在教学中,要不拘泥于已有的方法,敢于提出和运用新的方法,并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使其成为具有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把不断学习的新知识及新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果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当学会运用自我归纳概括能力并参考有益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做出冷静正确的处理,以谋求教学理论的发展。但事实上很多教师离这些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一部分是由于教师本人的原因,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学校没有提供合适的平台和保障,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投入不足。
4、绩效评估体系亟待完善
当前,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绩效考核观念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长期以来,为了鼓励教师努力工作,高校往往实行“奖惩性评价”,不能很好地起到激励作用,与预期目标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对于绩效考核抱着被动的态度,与考评者处于对立的状态,使考评失去应有的价值。
(2)考核标准不明确。由于高校教师工作难以有效测度,无法制定一个比较客观的绩效考评标准,往往只能从有限的几个可视指标中来进行测度。现行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指标,通常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但实际上主要是以岗位所要求的业绩量化指标为依据,没有对教师的主动性、奉献精神、合作意识等难以采用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核。由于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相对比较困难,高校教师考核指标体系除了规定教师必须完成规定的课时工作量等指标外,对教师履行教学职能的评价往往流于形式。而对教师科研方面,则通过发表论文的级别及数量、获得科研项目的级别及经费以及科研获奖等级等方面的指标来衡量教师的能力和业绩,因此考核结果不能全面公正地反映教师的全部工作。
(3)绩效考核结果存在误差。绩效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必然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由于考核的基本环节要由人去操作和判断,绩效考评的许多标准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评价者的偏差,一方面由于缺乏对评价者基本的培训,另一方面评价者的单一性和本身素质的良莠不齐,在对教师绩效的评估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误差,不同程度地导致评价有失公允,导致评估结果缺乏可信度,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4)考核周期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绩效考核多数是一年一次,以年终考核为主。而事实上不同的绩效指标需要不同的考核周期。对于任务绩效的指标,由于考核者对被考核者在这些方面的工作效果有较清晰的记录和印象,可能需要较短的考核周期,可以及时评价和反馈工作效果,有利于及时地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教师成果绩效的考核,需要较长的周期。例如教师的科研活动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出成果,而这种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其经济或社会价值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5)对教师的绩效导向出现偏差。不少高校没有摆正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不能科学地评价教师的工作,激励机制出现了导向性的偏差。高校的办学宗旨是教书育人,必须明确高校是教学基地而不是研究单位。但是近几年来,许多高校把“规模”和“名次”当成了头等大事。为了通过国家教育部的评估,在学校的工作目标上,纷纷形成了把科研成果作为评估的硬件,从而把科研工作摆到了极其不正常的位置。在教师职务聘任任期目标规定中,由于对科研成果制定了硬性的量化要求,而其他要求弹性较大,导致了在对教师工作的实际评价中科研成果成了决定性的因素,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是重科研轻教学。本来教师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但是为了保住职称和待遇,多数教师绞尽脑汁地写论文、千方百计地发表论文,把科研工作当成了必须完成的头等任务,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教学任务。不少教师几年来只承担同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甚至备一次课讲好几年,不进行知识的更新,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的工作量,把节省下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科研工作上,不花心思与学生互动,无法保证教学质量,但往往是这些教师,却能够通过完成科研量达到名利双收的效果,反而踏踏实实,一心扑在一线教学工作的部分教师,虽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却往往因为缺乏科研量,不仅耽误了评职称,甚至出现津贴不能全额发放的现象,严重打击了这些教师的教学热情。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高等教育 > >
浅析当前高校教师的管理问题及对策
来源::未知 | 作者:欧洲足球五大联赛_欧洲足联欧洲联赛-冠军|投注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试论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
- 下一篇:大学生课外活动促进策略的研究
随机阅读
- [高等教育] 浅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
- [高等教育]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
- [高等教育] 浅析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初
- [高等教育]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大学毕业
- [高等教育] 浅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视
- [高等教育] 浅谈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系
- [高等教育]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构建的重
- [高等教育] 浅谈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
- [高等教育] 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
- [高等教育] 论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
- [高等教育] 试论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
- [高等教育]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
- [高等教育] 试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高
- [高等教育] 浅析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方法
- [高等教育] 关于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 [高等教育] 探析大学生在大学教师教学